揭秘馬士基綠色甲醇燃料供應商——德博能源
日前,馬士基與中國合肥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德博能源)簽署合作意向書,向后者采購綠色甲醇,實現保障馬士基第一代大型綠色集裝箱船燃料供應的目的。


這是馬士基今年再次與中國企業在綠色燃料領域合作。對于與馬士基達成的合作,德博能源董事長張守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強調:“采用綠色甲醇作為船用燃料替代化石能源,是航運史上的巨大進步,將有力推動全球綠色航運發展。”
而像德博能源這類國內生物能源技術企業,是如何與馬士基一起引領航運業加快脫碳進程的呢?作為國內領先的高新生物燃料技術企業,德博能源又如何為全球碳減排和控制溫室氣體行動,作出貢獻?
對此,張守軍向記者解析了德博能源為全球供應鏈提供綠色脫碳的中國力量。
航運脫碳
綠色甲醇潛能無限
“航運業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大戶,如果不加以遏制,預計到2050年,全球航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比例,將上升至17%。”在談及航運業面臨的脫碳必要性和壓力時,張守軍給出了一組數據。
他進一步表示,為了滿足行業日益嚴格的排放標準,并實現能源多元化,我國一直致力于在航運業推廣可替代清潔燃料?!逗J孪到y“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營運船舶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排放,與2020年相比分別下降7%、6%。

全球航運業消耗的能源,目前依然以化石燃料為主,約占全球運輸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3%。但國際海事組織(IMO)已承諾,航運業到2050年(以2008年為基準)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以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
實現的措施包括采用新的物流方式、提高效率、降低航行速度以降低能耗,以及最直接的途徑——使用可持續燃料,甲醇就是一種表現較為優秀的可持續燃料。
張守軍介紹,研究表明,甲醇清潔能源動力船舶相比于純柴油動力,一氧化碳排放量可減少96%、THC碳氫化物減少99%、煙度減少54%,具備良好的環保性。在國際油價居高不下的形勢下,綠色甲醇有望替代大量石化能源,助力航運業實現碳減排目標。
或許,這也是馬士基最終選擇甲醇動力集裝箱船,作為其脫碳進程重要一步的原因。
自2021年馬士基宣布訂造首批甲醇動力集裝箱船之后,該公司又陸續更新船舶,追加訂造更多甲醇動力集裝箱船,以取代現有船隊中的老齡船。

為了實現供應鏈全生命周期碳中和,馬士基在燃料供應上也做了大量準備。
此前,馬士基與歐洲能源(European Energy)的子公司REintegrate簽訂協議,建造產能足以為其首艘甲醇動力集裝箱船提供燃料的生產工廠。同時,馬士基還投資了一家初創公司Prometheus Fuels,生產碳中和燃料。其投資的另一家美國廢料燃料公司WasteFuel,也主要生產生物甲醇燃料。
規?;a
是可持續供應的關鍵
全球綠色甲醇燃料產能有限,是馬士基在各地尋求多家能源企業,為其提供甲醇燃料的最大原因。這也是德博能源的優勢之一。
“目前,我們在國內外建設零碳排生物氣化供能項目已有百余套。在國內,我們已在湖北、安徽、浙江、河北、河南、江西等地,建設了基于自研技術的生物質氣化供能項目,這些項目均已正式投產,并獲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海外,我們的產品已出口到西班牙、希臘、斯洛文尼亞等歐洲國家,和緬甸、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張守軍介紹說。
據了解,德博能源成立于2008年,是集綠色零碳能源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投資運營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和雙軟企業。就產能而言,張守軍從技術支持和組織保障兩個方面,介紹了德博能源的發展前景。

該項目研發的40MWth級大型生物質循環流化床氣化技術及成套裝備,以及德博通過多年開發的系列高熱值生物質氣化裝備,為綠色甲醇的生產前置部分生物質氣化技術,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組織保障方面,德博能源已成立綠色甲醇項目組,負責項目管理、協調、評估、總結和驗收,定期跟蹤項目進度,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掌握動態,適時進行調控,實施科學、高效的管理,確保項目目標的實現。
張守軍表示,由于越來越多的客戶尋求物流全產業鏈過程的零碳足跡,意味著綠色燃料自生產環節就要實現零碳排放。這對于燃料供應商而言,無疑是一個挑戰。
為此,德博能源從原材料到生產過程,都采用生物質氣化技術,以滿足需求。
首先,其所開發的生物質氣化合成綠色甲醇工藝技術,以農林廢棄物為原料,采用熱解氣化工藝,將農林廢棄物轉化為高品質生物質燃氣,以用于綠色甲醇合成,替代了化石燃料合成甲醇。
其次,對生物質氣化過程和綠色甲醇合成過程中的余熱進行利用,產生綠色甲醇合成過程中所需的蒸汽及電力,缺口電力通過外購綠色電力補充,從而實現生物質制備綠色甲醇全產業鏈過程的零碳排放。
“綠色甲醇只是德博能源生物質燃料生產環節的一個中間產物,因此,除了綠色甲醇之外,我們也可以為國際航運業提供其他的脫碳方案。”張守軍表示,德博能源不僅開發了用于船舶的生物質綠色甲醇的生產工藝,同時也在積極開發用于飛機的生物質綠色航空煤油的生產工藝。
他進一步介紹,當前全球航煤消費量約為2.7億噸/年,對應排放溫室氣體約9億噸/年,占行業排放總量的96%以上。由于航空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在平流層,對氣候變化影響更大。
使用生物質原料制備航空煤油,具有整個周期減少約80%二氧化碳排放的潛力,提高生物航煤的使用比例,將是目前乃至較長時期內,最為適宜的航空業碳減排措施。
不單追求“性價比”
也要成為“接單王”
日前,DNV在其最新發布的《面向2050年的海事展望》中提到,電制燃料的可用性,取決于可再生電力的可用性。通過風能、太陽能發電等獲得電力生產燃料,在這一過程中逐步淘汰化石能源,仍需要很長的路。
若在電制燃料的生產過程中,所需的部分電能由化石燃料提供,既不節能,也可能導致更高的凈碳排放量。

而在生物燃料方面,生物質材料是否能夠充足供應,成為生物燃料競爭力的重要支撐。這也是馬士基在尋找可持續燃料方面,極為慎重的原因。
因此,要實現生物甲醇的全產業鏈商業化運行,意味著需要在生產供應方面,實現持續性、可規?;?、安全穩定、長期收益等多個突破。
為此,張守軍認為,德博能源還需要在兩個方面取得進展。
一是技術研發方面。相比化石燃料合成甲醇,目前生物質合成甲醇成本較高,德博能源將進一步優化工藝技術,降低生產成本。
二是生物質資源雖然分布廣泛,但能源密度較低。年產20萬噸綠色甲醇項目,年消耗生物質量約74萬~80萬噸,原料的收儲運體系建設非常關鍵。德博能源正推動建設健全當地生物質原料收儲運體系,保障項目的安全穩定運行。
而對于加強與國內外企業合作,共同實現碳中和目標,德博能源也雄心勃勃。“我們愿與一切致力于低碳發展的國內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張守軍說。
他進一步向記者介紹,德博能源致力于生物質熱轉化研究和產業化應用超過15年,從綠色燃氣供應開始,經過持續發力,實現了綠色熱力、綠色電力等多領域覆蓋。
目前,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建設及運行100多個生物質氣化項目,供應客戶包括大型央企和電力企業、上市公司、中小民營企業及產業園區等。
展望生物質氣化應用的拓展領域,張守軍認為,在冶金、水泥、石灰、陶瓷等中國傳統優勢行業中,存在著大量燃用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高溫窯爐,隨著我國“雙碳”戰略的實施,這些行業面臨日益增大的減碳壓力。采用德博能源開發的生物質氣化技術,在工藝調整最小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零碳排放的生物質替代化石燃料,從而將這些高碳排放行業,轉化成低碳/零碳排放行業。
據了解,德博能源已獲授權專利8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我們先后在科學進步、科技創新方面,獲得了多個獎項,還牽頭承擔多個科研項目,編制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對于德博能源發展至今獲得的成就,張守軍頗為自豪。
“未來,德博能源將秉持‘藍天、碧水、凈土、低碳’的創業初心,持續擴大綠色能源供應版圖,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動力,進一步開發生物質清潔能源利用技術,并加快推進生物質能業務發展,建設生物質氣化綜合利用項目,穩步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張守軍總結說。
來源:中國航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