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短板、強弱項, “全國廚余(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交流大會”成功舉辦
受國人飲食結構影響,廚余(含餐廚)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一直是我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中一個痛點。如何有效打通有機垃圾資源化利用末端產業鏈,已成為國家和業內高度關注的焦點。
在此背景之下,11月24-26日,由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主辦的 “全國廚余(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交流大會” 在廈門市成功舉辦。

本次會議由北京中生聯咨詢有限公司承辦,上海聞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廈門市聯誼吉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環衛科技網為本次會議支持單位。
11月25日上午,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原司長任樹本,福建省發改委環資處處長邱士利,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總經濟師、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會長鄭朝暉、中國環保集團執行董事、副會長周康,秘書長張大勇等領導出席了會議。會上任樹本司長、鄭朝暉會長分別進行了致辭。
任樹本在致辭中指出,推行垃圾分類工作的質量高低,直接關系到城鎮人居環境改善,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鄭朝暉會長在致辭中介紹,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不斷推進,廚余垃圾的收集量逐年增加,按照全國城鎮人口平均垃圾產生量進行測算,我國廚余垃圾設施的日處理規模至少應達到30萬噸。而根據行業統計,目前我國廚余垃圾設施的日處理規模不到3萬噸,該領域已成為我國城鎮設施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一環。
技術交流會上,清華大學教授劉建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楊天學、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秘書長張大勇、中節能咨詢公司副總經理教授級高工袁寶榮、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環境三所副總工鄧海文、重慶大學教授王小銘、廣州市城管局二級調研員熊孟清、德國GIZ廢棄物與循環經濟領域主任錢明宇、丹麥食品及生物質產業集群國際合作部經理Claus Mortensen等十余位學者、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在交流大會上做了專題報告。探討的重點在于我國現行垃圾分類政策下,如何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提升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效率和附加值,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兩天的技術交流會議中,吸引了300余位中外行業同仁和媒體記者參會。會議產學研融合氛圍濃厚、交流充分、理論與實際兼顧,辦會質量和會務服務獲得了與會各方的一致好評。參會人員期待協會明年繼續舉辦類似這樣的行業高質量交流活動。
聯系方式 >
友情鏈接 >
郵箱:swzncch@126.com
電話:010 - 6852 5883
傳真:010 - 6858 2356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南街26號院1號樓2層
微信公眾號 >
Copyright©2020 cn-be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
-
ꁸ 回到頂部
-
ꂅ 010-58816199
-
ꁗ QQ客服
-
ꀥ 微信公眾號